Tuesday, September 12, 2006

三人談:日本半導體產業競爭力何以落後於韓臺(上)

2006/09/07/01
【日經BP社報道】 筆者前不久寫了一個有關日本半導體產業成本競爭力的專欄,由此得到了與半導體設備廠商的眾多人士進行交流與探討的機會。由於設備廠商的業務遍及日本、南韓和台灣等全球各地,因此能夠對各國半導體廠商進行比較,從中能夠發現日本半導體廠商的問題所在。

  筆者在此以座談會的形式再現討論的內容。A原在一家日本半導體廠商工作,後來跳槽進入了一家美國設備廠商。B長期在日本設備廠商工作,而C則是由日本設備廠商跳槽到了美國設備廠商。三位人士均在一線詳細地見證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由鼎盛逐步走向衰退的過程。

筆者:業界有人認為日本半導體廠商失去競爭力的一個理由在於技術融入設備之後,只要買來設備就能生產,從而讓南韓和台灣追上來了……。

A:我說一句。只要買來設備,就能生產半導體,如今還在進行這種偏離實際的議論,是不行的。我認為它根本不能成為日本半導體廠商走向衰退的理由。

筆者: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技術人員長期在南韓廠商的生產線上回不來,不是在進行技術指導嗎?

“並非打算傳授技術”

B:我就曾經到我們的南韓客戶的工廠出過差。但出差的理由和技術指導兩碼事。由於設備未能達到性能指標,對方說“要把設備退回來”,出差的目的是為了說服對方。為了讓對方明白如果要把設備退回來的話,事態該有多糟,而費盡了心血。並沒覺得是“去傳授技術去了”。

筆者:南韓廠商的技術實力從一開始就很高嗎?

B:不可否認,南韓和台灣廠商是通過購買與其當初的目的比起來看似性能過高的設備,並利用它趕上來的。他們通過熟練掌握設備的使用,鑽研並逐步提高了製造技術。

筆者:在南韓與台灣廠商鑽研並逐步提高的技術中,超越了日本廠商的是成本削減技術嗎?

C:是的。在此之前,本人曾就某個設備對南韓與日本半導體廠商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生產同樣的元器件,日本廠商使用的設備數量竟是南韓廠商的2倍。因此,不得不承認南韓廠商的成本削減技術遠遠領先日本廠商。

A:日本半導體廠商普遍存在著工藝流程過長的現象。流程越長,越是無法降低成本。這個問題都講了10多年了,但雙方的差距絲毫沒有縮小。

筆者:這是不是說日本廠商只關注提高產品品質的技術,而忽視了成本削減技術?

儘管心裏明白必須削減成本……

A:也不儘然。由於我當時在一線,所以知道現場的情況。上世紀80年代在大型電腦使用的DRAM記憶體領域居於領先地位的日本半導體廠商,進入90年代以後很快就看出個人電腦使用的DRAM記憶體市場將會逐步擴大。由於是DRAM頂級供應商,因此能夠最先明白市場動向。當時的管理層堅定地向技術一線下達了“由於大型電腦使用的DRAM記憶體品質過剩,因此要生產成本更低的DRAM產品”的指令。當時的技術人員都清楚必須降低成本。

筆者:雖說心裏清楚,但實際上卻未能做到這一點?

A:對,沒有做到。我認為無須尋找各種理由進行辯解,應該面對在成本削減技術上落後於人的事實。說到這裡,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筆者:那麼,是不是存在什麼結構性問題,才使日本廠商優秀的技術人員做出努力後也未能取得成功呢?

B:我估計部分原因可能是當時的日本廠商和南韓與台灣廠商所關注的焦點不一樣。日本廠商關注的是成品率,而台灣廠商關注的則是每枚晶片的單價,確實存在這種差異。

C:說到雙方的差異,南韓廠商與日本廠商不同之處就在於前者追求的是設備的理想極限。比如,將開工率提高到極限。而日本則是將開工率固定在某個水準,再在這個範圍內努力提高成品率,因此在成本削減方面根本趕不上對方。(未完待續。記者:藤堂 安人)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